践行科技试验、带动文化破圈:国内游戏已成数字经济重要载体 科技实践教育心得体会
封面新闻记者 蔡世奇
8月4日,国内每年一次的游戏产业盛会ChinaJoy落下帷幕。除了依然如故热闹的展会外,在ChinaJoy开幕前一日举行的CDEC高峰论坛上,中国游戏产业研究专家委员会和游戏出版职业委员会公开的《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上公开的一组数据也引发了行业内外高度关注:2025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8%,创下历史新高,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亦为历史新高点。
2025上半年国内游戏用户规模达6.79亿
随着游戏产业影响力的持续提高,企鹅、米哈游、灵犀互娱等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在游戏中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入创造的表达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播,也令许多玩家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游戏成为“科技文化融合”试验前线
2024年上市的《黑神话:悟空》创新了游戏史上的多项纪录,成为了国内游戏的新标杆。这款游戏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其刻画细致入微的游戏场景美术,这背后展现的是开发团队游戏科学对于高精度数字扫描和建模技术的熟练运用 ,他们将小西天、大足石刻“搬”到了游戏中,让全球玩家领略到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
企鹅游戏近期和福建漳州传媒集团合作,基于游戏《英雄杀》推出“赤胆忠义英雄魂”文创版本,以高精度数字建模还原全球遗产准备名录“东山关帝庙”的建筑细节(剪瓷雕、碑刻等),融入剧情副本,玩家可化身历史人物参和“抗倭建庙”等事件。
如果说建筑和文物的高精度再现是新技术在游戏美术层面的试验,那么更加真正的物理引擎在国内游戏中的广泛运用,则是力学拟真在游戏产业中的大规模操作:《黑神话:悟空》中的人物和物体在雪地、沙地中运动留下的痕迹,以及服饰布料在风中更加真正的摆动情形,都是游戏物理引擎提高的结局,这些技术的提高,正在航空、航海等领域发挥重要影响。
三国历史文化借助游戏影响海内外更多玩家
和“西游”相似的是,“三国”同样是经久不衰的文艺作品取材来源,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历史文化传播的流行载体。
以灵犀互娱的《三国志·战略版》(简称“三战”)为例,这款游戏已不仅是一款成功的策略游戏,更构建了一套立体化的三国文化传播体系。除在游戏内细致考究还原三国历史之余,“三战”在游戏外和三国历史名城开展联动活动主题:2024年10月的“三战”龙虎赛总决赛在成都举办,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观众来到蜀地感受三国文化,在武侯祠打造了一场游园会,和万千三国迷重走“武侯北伐路”,现场千人背诵出师表的场面给玩家和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5年初,“三战”推出了《重走蜀道运粮路》纪录片,开发团队通过研究大量历史文献,拜访多位权威学术专家,跨越五座城市实地踏访了长达940里的古蜀道,为玩家和观众带来壹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定军山之战”解读视角。
“三战”通过线上深度还原和沉浸式尝试,线下联动历史名城,以及制作历史纪录片等多元方法,将三国历史从书本和想象中鲜活地带到玩家和公众面前。
这种创新的传播玩法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在《蜀道方志集成:褒斜道卷》首发式及留坝褒斜道学术讨论会上,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对《重走蜀地运粮路》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作出了肯定。
三国文化的跨界传播也并不局限于国内,“三战”近年来先后在韩国、日本举行三国姿势大赛,吸引更多海外玩家了解游戏背后的三国文化,给海外传递三国文化的魔力。
这种“游戏载体+文化内核+跨界联动”的创造操作,为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承和活化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范式,有力证明了杰出游戏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特殊价格和巨大潜力。
前沿技术的操作、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游戏产业常态化的同时,一些游戏厂商也在积极践行社会职责,比如企鹅的王者荣耀游戏推出视频栏目《王者历史课》传播历史姿势;灵犀的《如鸢》携手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大熊猫民族公园公益基金,为野生大熊猫种植可食用竹林,捐赠护林设备,帮助改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的难题;《原神》和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合作,给全球玩家说明三星堆文化……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游戏企业在承担社会职责上的积极担当。同时,它们共同指给了壹个更深层的行业动向——游戏的价格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正如中国音像和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所说,从开始的游戏科技、游戏文化、游戏出海到如今,“游戏早已不仅仅是大众领会中的娱乐,更是科技创造应用重要场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途径、进步数字经济重要组成。”
现在下半年,国内游戏能不能走出更多具有行业正面意义的路线,2025年底举行的游戏产业年会或将给出解答。